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在反馈意见中高度评价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国海洋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践行“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励精图治、负重奋进、强化特色、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办学风格,培养了大量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培养海洋科技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海洋和水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通过狠抓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条件改善等多项重大举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坚持以师为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思路清晰。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在理念、模式、制度、内容、方法和技术上不断更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理顺思路,统一思想,加大投入,加强改革,加快建设,本科教学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在七个方面成绩突出:
一是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突出。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世界知名、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对各院系进行分类指导、建设和管理。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从组织、制度、政策、经费、条件等方面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学校明确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建立起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汇聚多方面办学资源,形成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势,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和行业需求,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明确了“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以海洋和水产等优势学科为基础,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布局,逐步形成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理工或文理交叉融合的专业群,并提供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使专业群建设与学科群建设和谐互动、共同发展,既实现了规模扩展的目的,也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渠道、大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学校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契机,“十五”以来实施了以学术大师和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目的的“筑峰”、“**”人才工程,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凝炼学科方向,构筑创新团队,酝酿重大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建立起了由国内外知名学者领衔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出了“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并汇聚学校的多种优势资源,建立了“二四三”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以“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体系,形成了以“一条主线、二个课堂、三种方式、四个保障、五条途径”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海大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作用,通过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基地为主体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以融入国际教育为主体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三种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优质的支撑条件、科学管理和制度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保障,实现以深厚的海大文化引领人才培养,以优势的特色学科推进人才培养,以创新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以强势的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以开放的国际教育提升人才培养。学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五是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有效。学校积极探索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长期坚持校内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不断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督导工作,探索建立了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教学支持中心,逐步构建了以评、查、导为主导,点、线、面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规范严格、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保障和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是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教学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结合新校区建设,对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进行了重点投入和大规模建设,建成了一批教学和生活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先进,体育和文化设施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面广,图书馆管理先进、利用率高。学校还重点建设了以东方红2号海洋实习综合调查船为代表的一批公共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证。优良的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为加强本科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保障。
七是积极开发和整合校内外优质文化资源,建设了体现海大精神的校园文化。学校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互动互通的密切联系,在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同时,整合和开发校内外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科技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大师云集的学术讲坛,积极开展主题丰富的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办学特色明显,集中体现在:
中国海洋大学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紧紧围绕国家海洋事业的战略发展和行业需求,谋海济国,顺应变革,坚持为建设海洋强国培养高级人才的立校方针;围绕海洋、水产等传统、优势学科,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建设海洋相关学科群和专业群,促进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探知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海大人包容、博大、深厚、行远的气质和顽强、执着、严谨、求实的精神品格,以及团结、协作、互助、奉献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走出了一条探知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认真听取了评估专家组的考察意见之后,吴德星校长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对专家组的辛勤工作,对山东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吴德星表示,专家组通过全面审查、评估,帮助海大总结了成绩和经验,特别是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使我们深受鼓舞。评估组的各位专家对高等教育有着极深造诣,对学校事业发展提出的建议高屋建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宝贵财富,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对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评促建,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各项教学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以评促管,学校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全校上下形成了关心教学、注重质量的良好局面。海大肩负着兴海强国的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学校将以本次评建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徐曙光副厅长在讲话中代表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各位评估专家这几天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他说,专家组通过高水平、高效率的工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掌握了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作出了切合实际的评价。专家组反馈的意见是客观的、中肯的,对中国海洋大学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省内其它高校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希望中国海洋大学认真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科学全面的整改方案,在巩固既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党政领导李耀臻、于宜法、于志刚、刘贵聚、董双林、张静,校长助理徐天真,离退休老领导,全校中层干部,系部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全体教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文:李华昌 图:刘邦华
谢绳武组长(左)、吴德星校长(中)、徐曙光副厅长(右)在大会上讲话
大会现场